搜题
用户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搜索其它题目:
搜题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提问人:网友 发布时间:
【多项选择题】

甲上市公司(以下简称&ldquo;甲公司&rdquo;)2&times;15年1月1日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为18000万股。2&times;15年度甲公司与计算每股收益相关的事项如下:<br /> (1)6月1日,以年初发行在外普通股殷数为基数每10股送2股红股,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每10股转增4股;<br /> (2)7月1日,甲公司与股东签订一份远期股份回购合同,承诺3年后以每股12元的价格回购股东持有的1000万股普通股;<br /> (3)8月1日,根据经批准的股权激励计划,授予高级管理人员1500万份股票期权,每一份股票期权行权时可按每股6元的价格购买甲公司1股普通股;<br /> (4)10月1日,发行3000万份认股权证,行权日为2&times;16年4月1日,每份认股权证可在行权日以每股6元的价格认购1股甲公司普通股。假定甲公司2&times;15年度各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均为每股10元。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各项关于甲公司在计算2&times;15年稀释每股收益时调整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的表述中,正确的有()。<p> 甲上市公司(以下简称&ldquo;甲公司&rdquo;)2&times;15年1月1日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为18000万股。2&times;15年度甲公司与计算每股收益相关的事项如下:<br /> (1)6月1日,以年初发行在外普通股殷数为基数每10股送2股红股,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每10股转增4股;<br /> (2)7月1日,甲公司与股东签订一份远期股份回购合同,承诺3年后以每股12元的价格回购股东持有的1000万股普通股;<br /> (3)8月1日,根据经批准的股权激励计划,授予高级管理人员1500万份股票期权,每一份股票期权行权时可按每股6元的价格购买甲公司1股普通股;<br /> (4)10月1日,发行3000万份认股权证,行权日为2&times;16年4月1日,每份认股权证可在行权日以每股6元的价格认购1股甲公司普通股。假定甲公司2&times;15年度各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均为每股10元。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各项关于甲公司在计算2&times;15年稀释每股收益时调整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的表述中,正确的有()。</p>

A、A.因送红股和资本公积转增股份调整增加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10800万股

B、B.因承诺回购股票调整增加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100万股

C、C.因发行认股权证调整增加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300万股

D、D.因授予高级管理人员股票期权调整增加的普通股加权平均数为250万股

更多“甲上市公司(以下简称&ldquo;甲公司&rdquo;)2&times;15年1月1日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为18000万股。2&times;15年度甲公司与计算每股收益相关的事项如下:<br /> (1)6月1日,以年初发行在外普通股殷数为基数每10股送2股红股,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每10股转增4股;<br /> (2)7月1日,甲公司与股东签订一份远期股份回购合同,承诺3年后以每股12元的价格回购股东持有的1000万股普通股;<br /> (3)8月1日,根据经批准的股权激励计划,授予高级管理人员1500万份股票期权,每一份股票期权行权时可按每股6元的价格购买甲公司1股普通股;<br /> (4)10月1日,发行3000万份认股权证,行权日为2&times;16年4月1日,每份认股权证可在行权日以每股6元的价格认购1股甲公司普通股。假定甲公司2&times;15年度各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均为每股10元。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各项关于甲公司在计算2&times;15年稀释每股收益时调整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的表述中,正确的有()。<p> 甲上市公司(以下简称&ldquo;甲公司&rdquo;)2&times;15年1月1日发行在外的普通股为18000万股。2&times;15年度甲公司与计算每股收益相关的事项如下:<br /> (1)6月1日,以年初发行在外普通股殷数为基数每10股送2股红股,以资本公积转增股本每10股转增4股;<br /> (2)7月1日,甲公司与股东签订一份远期股份回购合同,承诺3年后以每股12元的价格回购股东持有的1000万股普通股;<br /> (3)8月1日,根据经批准的股权激励计划,授予高级管理人员1500万份股票期权,每一份股票期权行权时可按每股6元的价格购买甲公司1股普通股;<br /> (4)10月1日,发行3000万份认股权证,行权日为2&times;16年4月1日,每份认股权证可在行权日以每股6元的价格认购1股甲公司普通股。假定甲公司2&times;15年度各期普通股平均市场价格均为每股10元。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各项关于甲公司在计算2&times;15年稀释每股收益时调整发行在外普通股加权平均数的表述中,正确的有()。</p>”相关的问题
第1题

A、股份有限公司简称&ldquo;公司”)于2015年3月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简称&ldquo;深交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简称&ldquo;IPO”),2016年1月,中国证监会(简称&ldquo;证监会”)接到举报称,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中有财务数据造假行为。证监会调查发现,在公司IPO过程中,为减少应收账款余额,总会计师赵某经请示董事长钱某同意后,令公司财务人员通过外部借款、使用自由资金或伪造银行单据等手段,制造收回应收账款的假象。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公司通过上述方法虚减应收账款3.5亿元。证监会调查还发现:2015年12月,公司持股90%的子公司乙有限责任公司简称&ldquo;乙公司”)的总经理孙某,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交代了其本人擅自挪用乙公司贷款5600万元用于个人期货交易和偿还个人债务,导致5000万元无法归还的违法事实。孙某的违法行为造成乙公司巨额损失。公安机关立案后,将案情通报公司董事长钱某,由于乙公司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故公司利润也因此遭受巨大减损。董事长钱某,要求公司和乙公司的知情人员对孙某挪用公司资金案的情况严格保密。2016年1月,在未对孙某造成的巨额损失做账务处理的情况下(如果对该损失做账务处理,乙公司年底累计未分配利润应为负数),乙公司股东会会议通过了2015年年度利润分配决议,向公司和另一股东丙公司分别派发股利4500万元和500万元。  B、2016年3月,公司收到乙公司支付的2015年度股利4500万元。2016年7月1日,证监会认定:公司制造应收账款回收假象,在IPO申请文件中提供虚假财务数据,构成欺诈发行;公司未及时披露乙公司总经理孙某挪用公款一案的相关信息,构成上市后在信息披露文件中遗漏重大事项。为此,证监会决定对公司以及包括董事长钱某在内的7名董事、3名监事、总经理李某、总会计师赵某、公司保荐人等作出行政处罚。  C、公司独立董事王某对证监会的处罚不服,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理由是:本人并不了解会计知识,无法发现财务造假。同年7月3日,深交所决定暂停公司股票上市。同年7月12日,由于乙公司不能清偿其对丁银行的到期债务,丁银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认定公司通过违规分红抽逃出资,判令公司在4500万元本息范围内对乙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同年7月15日,已连续7个月持有公司1.01%股份的股东周某,直接以自己的名义,对包括董事长钱某在内的7名董事提起诉讼,请求法院判令7名被告赔偿公司因缴纳证监会罚款而产生的500万元损失。2017年4月15日,深交所作出终止公司股票上市的决定。  D、根据上述内容,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简答题] 股份有限公司简称&ldquo;公司”)为A股上市公司。2015年8月3日,乙有限责任公司简称&ldquo;乙公司”)向中国证监会、证券交易所提交权益变动报告书,称其自2015年7月20日开始持有公司股份,截至8月1日已经通过公开市场交易持有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乙公司同时也将该情况通知了公司并予以公告。8月16日和9月3日,乙公司连续两次公告其所持公司股份分别增加5%。截至9月3日.乙公司已经成为公司的第一大股东,持股15%。公司原第一大股东丙有限责任公司简称&ldquo;丙公司”)持股13%,退居次位。 2015年9月15日,公司公告称因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公司股票停牌3个月。2015年11月1日,公司召开董事会会议审议丁有限责任公司简称&ldquo;丁公司”)与公司的资产重组方案。方案主要内容是: (1)公司拟向丁公司发行新股,购买丁公司价值60亿元的软件业务资产;(2)股份发行价格拟定为本次董事会决议公告前20个交易日交易均价的85%;(3)丁公司因该次重组取得的公司股份自发行结束之日起6个月后方可自由转让。该项交易完成后,丁公司将持有公司12%的股份,但尚未取得公司的实际控制权;乙公司和丙公司的持股比例分别降至10%和8%。 公司董事会共有董事11人,7人到会。在讨论上述重组方案时,2名非执行董事认为,该重组方案对购入资产定价过高,同时严重稀释老股东权益。在与其他董事激烈争论之后,该2名非执行董事离席,未参加表决;其余5名董事均对重组方案投了赞成票,并决定于2015年12月25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审议该重组方案。 2015年11月5日,乙公司书面请求公司监事会起诉投票通过上述重组方案的5名董事违反忠实和勤勉义务,遭到拒绝。乙公司遂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5名董事。 2015年11月20日,公司向中国证监会举报乙公司在收购上市公司过程中存在违反信息披露义务的行为。证监会调查发现:2015年8月1日至3日,戊公司和辛公司通过公开市场交易分别购入公司2.5%的股份;戊、辛两公司事先均向乙公司出具书面承诺,同意无条件按照乙公司指令行使各自所持公司股份的表决权。戊、辛、乙三公司均未对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简答题] 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公司”)于2015年3月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简称“深交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简称“IPO”),2016年1月,中国证监会(简称“证监会”)接到举报称,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中有财务数据造假行为。证监会调查发现,在公司IPO过程中,为减少应收账款余额,总会计师赵某经请示董事长钱某同意后,令公司财务人员通过外部借款、使用自由资金或伪造银行单据等手段,制造收回应收账款的假象。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公司通过上述方法虚减应收账款3.5亿元。证监会调查还发现:2015年12月,公司持股90%的子公司乙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乙公司”)的总经理孙某,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交代了其本人擅自挪用乙公司贷款5600万元用于个人期货交易和偿还个人债务,导致5000万元无法归还的违法事实。孙某的违法行为造成乙公司巨额损失。公安机关立案后,将案情通报公司董事长钱某,由于乙公司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故公司利润也因此遭受巨大减损。董事长钱某,要求公司和乙公司的知情人员对孙某挪用公司资金案的情况严格保密。2016年1月,在未对孙某造成的巨额损失做账务处理的情况下(如果对该损失做账务处理,乙公司年底累计未分配利润应为负数),乙公司股东会会议通过了2015年年度利润分配决议,向公司和另一股东丙公司分别派发股利4500万元和500万元。 2016年3月,公司收到乙公司支付的2015年度股利4500万元。2016年7月1日,证监会认定:公司制造应收账款回收假象,在IPO申请文件中提供虚假财务数据,构成欺诈发行;公司未及时披露乙公司总经理孙某挪用公款一案的相关信息,构成上市后在信息披露文件中遗漏重大事项。为此,证监会决定对公司以及包括董事长钱某在内的7名董事、3名监事、总经理李某、总会计师赵某、公司保荐人等作出行政处罚。 公司独立董事王某对证监会的处罚不服,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理由是:本人并不了解会计知识,无法发现财务造假。同年7月3日,深交所决定暂停公司股票上市。同年7月12日,由于乙公司不能清偿其对丁银行的到期债务,丁银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认定公司通过违规分红抽逃出资,判令公司在4500万元本息范围内对乙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同年7月15日,已连续7个月持有公司1.0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简答题] 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公司”)于2015年3月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简称“深交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简称“IPO”),2016年1月,中国证监会(简称“证监会”)接到举报称,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中有财务数据造假行为。证监会调查发现,在公司IPO过程中,为减少应收账款余额,总会计师赵某经请示董事长钱某同意后,令公司财务人员通过外部借款、使用自由资金或伪造银行单据等手段,制造收回应收账款的假象。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公司通过上述方法虚减应收账款3.5亿元。证监会调查还发现:2015年12月,公司持股90%的子公司乙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乙公司”)的总经理孙某,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交代了其本人擅自挪用乙公司贷款5600万元用于个人期货交易和偿还个人债务,导致5000万元无法归还的违法事实。孙某的违法行为造成乙公司巨额损失。公安机关立案后,将案情通报公司董事长钱某,由于乙公司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故公司利润也因此遭受巨大减损。董事长钱某,要求公司和乙公司的知情人员对孙某挪用公司资金案的情况严格保密。2016年1月,在未对孙某造成的巨额损失做账务处理的情况下(如果对该损失做账务处理,乙公司年底累计未分配利润应为负数),乙公司股东会会议通过了2015年年度利润分配决议,向公司和另一股东丙公司分别派发股利4500万元和500万元。 2016年3月,公司收到乙公司支付的2015年度股利4500万元。2016年7月1日,证监会认定:公司制造应收账款回收假象,在IPO申请文件中提供虚假财务数据,构成欺诈发行;公司未及时披露乙公司总经理孙某挪用公款一案的相关信息,构成上市后在信息披露文件中遗漏重大事项。为此,证监会决定对公司以及包括董事长钱某在内的7名董事、3名监事、总经理李某、总会计师赵某、公司保荐人等作出行政处罚。 公司独立董事王某对证监会的处罚不服,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理由是:本人并不了解会计知识,无法发现财务造假。同年7月3日,深交所决定暂停公司股票上市。同年7月12日,由于乙公司不能清偿其对丁银行的到期债务,丁银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认定公司通过违规分红抽逃出资,判令公司在4500万元本息范围内对乙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同年7月15日,已连续7个月持有公司1.0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简答题] 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公司”)于2015年3月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简称“深交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简称“IPO”),2016年1月,中国证监会(简称“证监会”)接到举报称,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中有财务数据造假行为。证监会调查发现,在公司IPO过程中,为减少应收账款余额,总会计师赵某经请示董事长钱某同意后,令公司财务人员通过外部借款、使用自由资金或伪造银行单据等手段,制造收回应收账款的假象。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公司通过上述方法虚减应收账款3.5亿元。证监会调查还发现:2015年12月,公司持股90%的子公司乙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乙公司”)的总经理孙某,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交代了其本人擅自挪用乙公司贷款5600万元用于个人期货交易和偿还个人债务,导致5000万元无法归还的违法事实。孙某的违法行为造成乙公司巨额损失。公安机关立案后,将案情通报公司董事长钱某,由于乙公司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故公司利润也因此遭受巨大减损。董事长钱某,要求公司和乙公司的知情人员对孙某挪用公司资金案的情况严格保密。2016年1月,在未对孙某造成的巨额损失做账务处理的情况下(如果对该损失做账务处理,乙公司年底累计未分配利润应为负数),乙公司股东会会议通过了2015年年度利润分配决议,向公司和另一股东丙公司分别派发股利4500万元和500万元。 2016年3月,公司收到乙公司支付的2015年度股利4500万元。2016年7月1日,证监会认定:公司制造应收账款回收假象,在IPO申请文件中提供虚假财务数据,构成欺诈发行;公司未及时披露乙公司总经理孙某挪用公款一案的相关信息,构成上市后在信息披露文件中遗漏重大事项。为此,证监会决定对公司以及包括董事长钱某在内的7名董事、3名监事、总经理李某、总会计师赵某、公司保荐人等作出行政处罚。 公司独立董事王某对证监会的处罚不服,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理由是:本人并不了解会计知识,无法发现财务造假。同年7月3日,深交所决定暂停公司股票上市。同年7月12日,由于乙公司不能清偿其对丁银行的到期债务,丁银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认定公司通过违规分红抽逃出资,判令公司在4500万元本息范围内对乙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同年7月15日,已连续7个月持有公司1.0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简答题] 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公司”)于2015年3月1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简称“深交所”)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简称“IPO”),2016年1月,中国证监会(简称“证监会”)接到举报称,公司的招股说明书中有财务数据造假行为。证监会调查发现,在公司IPO过程中,为减少应收账款余额,总会计师赵某经请示董事长钱某同意后,令公司财务人员通过外部借款、使用自由资金或伪造银行单据等手段,制造收回应收账款的假象。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公司通过上述方法虚减应收账款3.5亿元。证监会调查还发现:2015年12月,公司持股90%的子公司乙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乙公司”)的总经理孙某,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交代了其本人擅自挪用乙公司贷款5600万元用于个人期货交易和偿还个人债务,导致5000万元无法归还的违法事实。孙某的违法行为造成乙公司巨额损失。公安机关立案后,将案情通报公司董事长钱某,由于乙公司公司的主要利润来源之一,故公司利润也因此遭受巨大减损。董事长钱某,要求公司和乙公司的知情人员对孙某挪用公司资金案的情况严格保密。2016年1月,在未对孙某造成的巨额损失做账务处理的情况下(如果对该损失做账务处理,乙公司年底累计未分配利润应为负数),乙公司股东会会议通过了2015年年度利润分配决议,向公司和另一股东丙公司分别派发股利4500万元和500万元。 2016年3月,公司收到乙公司支付的2015年度股利4500万元。2016年7月1日,证监会认定:公司制造应收账款回收假象,在IPO申请文件中提供虚假财务数据,构成欺诈发行;公司未及时披露乙公司总经理孙某挪用公款一案的相关信息,构成上市后在信息披露文件中遗漏重大事项。为此,证监会决定对公司以及包括董事长钱某在内的7名董事、3名监事、总经理李某、总会计师赵某、公司保荐人等作出行政处罚。 公司独立董事王某对证监会的处罚不服,提出行政复议申请,理由是:本人并不了解会计知识,无法发现财务造假。同年7月3日,深交所决定暂停公司股票上市。同年7月12日,由于乙公司不能清偿其对丁银行的到期债务,丁银行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人民法院认定公司通过违规分红抽逃出资,判令公司在4500万元本息范围内对乙公司债务不能清偿的部分承担补充赔偿责任。同年7月15日,已连续7个月持有公司1.0

点击查看答案
客服
TOP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