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拟诊为肌萎缩侧索硬化|可疑诊为肌萎缩侧索硬化|可确诊为肌萎缩侧索硬化|有诊断为肌萎缩侧索硬化的可能
A、延髓、颈髓、胸髓、腰骶髓有3个部位同时出现上、下运动神经元受累
B、延髓、颈髓、胸髓、腰骶髓有2个部位同时出现上、下运动神经元受累
C、延髓、颈髓、胸髓、腰骶髓有1个部位同时出现上、下运动神经元受累
D、延髓、颈髓、胸髓、腰骶髓有至少2个部位下运动神经元受累
E、延髓、颈髓、胸髓、腰骶髓有1个部位下运动神经元受累伴感觉障碍
A、延髓、颈髓、胸髓、腰骶髓有3个部位同时出现上、下运动神经元受累
B、延髓、颈髓、胸髓、腰骶髓有2个部位同时出现上、下运动神经元受累
C、延髓、颈髓、胸髓、腰骶髓有1个部位同时出现上、下运动神经元受累
D、延髓、颈髓、胸髓、腰骶髓有至少2个部位下运动神经元受累
E、延髓、颈髓、胸髓、腰骶髓有1个部位下运动神经元受累伴感觉障碍
A、通常累及脊髓前角、脑干后组运动神经核及锥体外系 B、无论最初累及上或下运动神经元,最后均表现为肢体或延髓上、下运动神经元损害 C、该病呈地域性分布特征,90%以上为散发病例。成人运动神经元病通常在30~60岁起病,男性多见 D、肌萎缩侧索硬化平均存活时间一般为31~43个月
A、运动传导速度早期基本正常,随病情进展出现复合运动电位幅度下降 B、肌电图呈典型的失神经支配改变,如纤颤电位、束颤电位和运动单位数目减少等 C、胸锁乳突肌及舌肌神经源性损害对该病诊断有显著的意义 D、40%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头颅MRIT2加权相上出现皮质高信号
A、脊髓前角α-运动神经元缺失以及神经胶质细胞增生 B、脑干疑核、舌下神经核和面神经核神经元减少,残存神经元气球样变 C、肌肉活检可见大量萎缩的Ⅰ型肌纤维 D、电镜下可见肌纤维萎缩、肌小节排列紊乱、神经纤维稀疏和轴索萎缩等
A、以单侧下肢痉挛性瘫痪、剪刀步态、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Babinski征阳性等起病 B、肌束颤动是最常见的症状,可在多个肢体及舌部发生 C、早期出现延髓麻痹,表现为构音障碍,言语含糊,吞咽困难,舌肌萎缩伴震颤。部分患者可出现假性球麻痹性情感障碍如强哭强笑等 D、可累及眼外肌及括约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