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方式下的身份识别规定中,各分行应采取查看身份证与本人核对、询问等合理的方式确认()的存在。
A、合同关系
B、契约关系
C、要约关系
D、代理关系
A、合同关系
B、契约关系
C、要约关系
D、代理关系
A、在为客户提供规定金额以上的一次性金融服务时,应当通过客户出示的有效身份证件或者其他身份证明文件确认客户的真实身份。 B、采取合理方式确认代理关系的存在,分别对代理人和被代理人采取与之相应的身份识别措施。 C、对已经开展了身份识别的客户,不论出现何种情形,尽量不对客户身份进行重新识别。 D、在与客户的业务关系存续期间,应当采取持续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
A、自然人客户的“身份基本信息”包括客户的姓名、性别、国籍、职业、住所地或者工作单位地址、联系方式,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文件的种类、号码和有效期限 B、客户身份资料,自业务关系结束当年或者一次性交易记账当年计起至少保存5年 C、金融机构应当根据客户或者账户的风险等级,定期审核本金融机构保存的客户基本信息,对风险等级较高客户或者账户的审核应严于对风险等级较低客户或者账户的审核。对本金融机构风险等级最高的客户或者账户,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审核 D、金融机构应采取合理方式确认代理关系的存在,在按照本办法的有关要求对被代理人采取客户身份识别措施时,应当核对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文件,登记代理人的姓名或者名称、联系方式、身份证件或者身份证明文件的种类、号码
A、分行可定期通过“内部管理-查询-登记簿-代理及一次性业务”路径查询代理及一次性业务信息登记情况(T+3日查询T日数据) B、为不在本*行开立账户的客户提供现金汇款、现钞兑换、票据兑付等一次性金融服务且交易金额单笔人民币1万元以上或外币等值1000美元以上的,必须通过“个人客户身份识别”系统功能,完成对代理人或业务办理人员的身份识别、客户身份证件影像采集工作,并在业务系统中登记客户基本信息 C、对于交易金额单笔人民币1万元以上或外币等值1000美元以上的存款账户本人无卡存款业务,应按照一次性业务要求进行客户身份识别工作 D、分行将代理及一次性业务身份识别制度执行情况纳入日常的检查和考核,通过调阅会计凭证、监控录像等方式检查柜员操作是否合规
A、应当确保第三方已经采取符合反洗钱法要求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 B、第三方不必采取符合反洗钱法要求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 C、金融机构不必为第三方未采取符合反洗钱法规定的客户身份识别措施承担责任 D、金融机构应最终承担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