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力学模拟试题
>
材料力学模拟试题
>
方形截而的低碳钢直拉杆,其轴向向拉力36...
搜题
搜题
用户
您好, 请在
下方输入框内
搜索其它题目:
搜题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提问人:网友
发布时间:
【填空题】
正方形截而的低碳钢直拉杆,其轴向向拉力3600N,若许用应力为100Mpa,由此拉杆横截面边长至少应为()mm。
查看正确答案
更多“正方形截而的低碳钢直拉杆,其轴向向拉力3600N,若许用应力为100Mpa,由此拉杆横截面边长至少应为()mm。”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判断题]
正
方形
截
面对其中心对称轴
的
惯性半径等于
正
方形
边长
的
二分之一。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简答题] 图示
轴
向
拉伸等
直
杆,长l=1m,
正
方形
横
截
面边长a=10mm,材料弹性模量E=210GPa,泊松比μ=0.
3
。今测得
拉杆
表面任一点K
的
横
向
应变ε’=-2×10-4。试求
直
杆
的
总伸长量。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判断题] 矩形螺纹
轴
向
断面形状理论上为
正
方形
、牙宽、牙槽宽、牙形高度理论上都等于螺距。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判断题]
截
面相同时,
正
方形
截
面
的
当量
直
径大于圆管
直
径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单选题] 图示单
向
均匀拉伸
的
板条。若受力前在其表面画上两个
正
方形
a和b,则受力后
正
方形
a、b分别变为()
A、
正
方形
、
正
方形
B、
正
方形
、菱形 C、矩形、菱形 D、矩形、
正
方形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简答题] 课堂实录:长
方形
和
正
方形
的
特征 张老师:“
正
方形
的
四个角都是
直
角”,你是如何验证
的
? 生1:我是这样比
的
(边说边演示,用三角板上
的
直
角与
正
方形
的
四个角一一比较)。 张老师:都是这样比
的
吗? 学生显然没有完全明白老师
的
意思,异口同声地回答:是
的
。 教师注意到只有两个学生(生2、生
3
)没有随声附和。就追问了一句:绝大部分同学认为要比四次,你们认为呢? 生2:只要比两次就行了。 张老师:怎么比? 生2:(边演示边讲解)先把
正
方形
对折,然后再用三角板上
的
直
角与
正
方形
的
两个角比较。 生
3
:我只要比一次就行了。 教师让生
3
操作给大家看。 生
3
:把
正
方形
先横着对折一次,再竖着对折~次。原来四个角就全部重在一起了,所以只要比一次就行了。 在随后动手验证“
正
方形
每条边都相等”时,学生很自然地就想到分别沿
正
方形
的
两条对角线对折,把四条边折到一起去,看是不是完全重合。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采用多种方法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这种教学方法
的
基本原则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简答题] 课堂实录:长
方形
和
正
方形
的
特征。 张老师:你是如何验证
正
方形
的
四个角都是
直
角
的
? 学生1:我是这样比
的
(边说边演示,用三角板上
的
直
角与
正
方形
的
四个角一一比较)。 张老师:都是这样比
的
吗? 学生显然没有完全明白老师
的
意思,异口同声地回答:是
的
。 教师注意到只有两个学生(生2和生
3
)没有随声附和。就追问了一句:绝大部分同学认为要比四次,你们认为呢? 学生2:只要比两次就行了。 张老师:怎么比? 学生2:(边演示边讲解)先把
正
方形
对折,然后再用三角板上
的
直
角与
正
方形
的
两个角比较。 学生
3
:我只要比一次就行了。 教师让学生
3
操作给大家看。 学生
3
:把
正
方形
先横着对折一次,再竖着对折一次。原来
的
四个角就全部重合在一起了,所以只要比一次就行了。 在随后动手验证“
正
方形
每条边都相等”时,学生很自然地就想到分别沿
正
方形
的
两条对角线对折,把四条边折到一起去,看是不是完全重合。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采用多种方法提升学生思维能力。这种教学方法
的
基本原则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简答题] 课堂实录:长
方形
和
正
方形
的
特征。 张老师:你是如何验证
正
方形
的
四个角都是
直
角
的
? 学生1:我是这样比
的
(边说边演示,用三角板上
的
直
角与
正
方形
的
四个角一一比较)。 张老师:都是这样比
的
吗? 学生显然没有完全明白老师
的
意思,异口同声地回答:是
的
。 教师注意到只有两个学生(生2和生
3
)没有随声附和。就追问了一句:绝大部分同学认为要比四次,你们认为呢? 学生2:只要比两次就行了。 张老师:怎么比? 学生2:(边演示边讲解)先把
正
方形
对折,然后再用三角板上
的
直
角与
正
方形
的
两个角比较。 学生
3
:我只要比一次就行了。 教师让学生
3
操作给大家看。 学生
3
:把
正
方形
先横着对折一次,再竖着对折一次。原来
的
四个角就全部重合在一起了,所以只要比一次就行了。 在随后动手验证“
正
方形
每条边都相等”时,学生很自然地就想到分别沿
正
方形
的
两条对角线对折,把四条边折到一起去,看是不是完全重合。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采用多种方法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张老师在教学中使用了什么教学方法?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简答题] 课堂实录:长
方形
和
正
方形
的
特征 张老师:“
正
方形
的
四个角都是
直
角”,你是如何验证
的
? 生1:我是这样比
的
(边说边演示,用三角板上
的
直
角与
正
方形
的
四个角一一比较)。 张老师:都是这样比
的
吗? 学生显然没有完全明白老师
的
意思,异口同声地回答:是
的
。 教师注意到只有两个学生(生2、生
3
)没有随声附和。就追问了一句:绝大部分同学认为要比四次,你们认为呢? 生2:只要比两次就行了。 张老师:怎么比? 生2:(边演示边讲解)先把
正
方形
对折,然后再用三角板上
的
直
角与
正
方形
的
两个角比较。 生
3
:我只要比一次就行了。 教师让生
3
操作给大家看。 生
3
:把
正
方形
先横着对折一次,再竖着对折~次。原来四个角就全部重在一起了,所以只要比一次就行了。 在随后动手验证“
正
方形
每条边都相等”时,学生很自然地就想到分别沿
正
方形
的
两条对角线对折,把四条边折到一起去,看是不是完全重合。 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启发学生思考,采用多种方法提升学生思维能力。 张老师在教学中使用了什么教学方法?
点击查看答案
账号:
登录
答题记录
我的收藏
我的题库
客服
TOP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