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风险管理是指对操作风险及其影响后果进行()和报告的过程。
A、主动识别
B、评估
C、控制或缓释
D、监测
A、主动识别
B、评估
C、控制或缓释
D、监测
A、操作风险与控制评估流程(Risk And Control Assessment,RACA)是指总行各职能部门、各分行作为操作风险所有人,定期评估所管关键业务流程的操作风险及其控制,使用模板持续记录并报告评估结果的标准化流程 B、操作风险关键风险指标(Key Risk Indicator,KRI)是指对一个或多个操作风险敞口,通过反映操作风险发生可能性或影响度或某一控制有效性,对该风险或控制进行定性或定量跟踪监测的操作风险管理流程 C、操作风险重大事件报告流程(Significant Event Reporting Process,SERP)是对可能产生重大负面影响的操作风险事件进行快速报告的流程,旨在确保重大事件能够在发生后的第一时间上报高级管理层及相关各方,从而有效控制重大事件的负面影响 D、操作风险损失数据搜集流程(Loss Data Collection,LDC)指操作风险损失数据(包括损失事件信息和会计记录中确认的财务影响)的搜集、汇总、监控、分析和报告工作
A、一个操作风险管理工具通常只在操作风险管理循环中的一个环节发挥作用 B、关键风险指标监控(KRI)主要在风险的识别阶段发挥作用 C、操作风险损失数据搜集(LDC)主要在风险的识别阶段发挥作用 D、操作风险与控制评估流程(RACA)主要在风险的识别和评估阶段发挥作用
A、运行系统的安健环、质量风险 B、运行系统、设备退出运行或退出备用的风险 C、运行(或试运)中的设备故障对运行系统影响的风险 D、调整运行方式的风险和运行操作的风险 E、运行系统中的设备,进行试验、维护检修作业时对系统的影响及其隔离风险;以及N-1状态下的风险评估、控制
A、对各项业务流程进行系统梳理、优化和完善,明确各环节的岗位职责、风险要点、操作规范、合规要求,制定操作手册,强化岗位互控,加强薄弱环节管理。 B、健全管理制度。按照“内控在前,制度先行”原则,对所有业务进行梳理,对管理制度查漏补缺,建立起能够覆盖所有部门、岗位和操作环节的规章制度,清理制度盲点,弥补制度空白。 C、修订制度办法。对现行制度和办法进行全面清理,根据监管要求和业务发展需要,对不合时宜的及时修订和完善。 D、扎实推进信用风险管理进系统工作,重点是七个进系统的迭代优化、数据仓库建设、GRC操作风险管理及员工行为管家系统建设、资产负债管理及流动性风险管理系统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