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穿刺前应确认动、静脉血流走向,动脉穿刺针头可同血流方向一致,也可相反置入 B、B.动脉穿刺针和静脉穿刺针方向可随意调换 C、C.静脉穿刺针应予静脉血流相同的方向,指向心脏 D、D.静脉穿刺针可逆血流方向穿刺 E、E.连接血路管可不必在意动静脉的方向
A、先静脉注射甘露醇降低颅压后再进行穿刺 B、为减少危险,穿刺成功后尽快让脑脊液流出,尽快结束穿刺 C、操作后让患者平卧6~8小时 D、为减少危险,穿刺成功后应使脑脊液缓慢流出 E、为使脑脊液缓慢流出,必要时不要完全拔出穿刺针
A、A.穿刺点在颧弓中点下方的凹陷处,穿刺针垂直皮肤刺入4~4.5cm,到达翼突外侧板,将针退至皮下,穿刺针指向原穿刺方向的后方稍上刺入5cm左右,即可得到向下颌和牙龈部的放散痛,提示穿刺成功 B、B.穿刺点位于外耳孔前3cm,颧弓下缘中点,穿刺针对准同侧瞳孔方向进针1~1.5cm,针尖进入翼腭窝时,上唇、牙龈和颊部出现放散痛,回吸无血和脑脊液回流,证明穿刺到位 C、C.穿刺点位于下颌骨喙突与颧弓下缘交点,由穿刺点向前方眼窝尖部刺入约4~5cm深度,针尖可触及颌骨后面(针尖过于向前)或触及蝶骨的翼突外侧板的根部(针尖过于向后方),调整针尖方向,直至出现上颌神经支配区域的放散痛,同时回吸无血和脑脊液 D、D.手指尖摸到第二尖牙,向下滑动即可触到颏孔,穿刺点位于颏孔外侧和头侧各0.5cm处,穿刺针内下方进针,刺到颏神经时可出现下唇部异感,再向内进针0.5cm即可完成穿刺 E、E.在眶下缘正下方1cm,鼻正中线外侧3cm处为穿刺点,于眶下孔下缘进针,穿刺针指向外、上、后方,进针1~1.5cm即可进入眶下孔,刺中眶下神经时,可出现由鼻翼向上唇的放散痛
A、拔出内瘘穿刺针后立即放入利器盒 B、拔出内瘘穿刺针可放于病人床尾后再放入利盒 C、拔出内瘘穿刺针可直接插到透析管路上 D、拔针后穿刺针针头可双手回套 E、穿刺针严禁用后针头回套或毁行
A、肋间隙的前部穿刺时,进针部位应选择上、下肋之间刺入 B、肋间隙的后部穿刺时,进针部位应选择上、下肋之间刺入 C、在肋角的内侧应选择下位肋的上缘刺入 D、应选择肋骨的上缘刺入 E、任何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