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眼屈光度为-3.00D,在完全矫正屈光不正后,其近点距离为5cm,则其调节幅度为()
A、20D
B、23D
C、17D
D、8D
E、5D
A、20D
B、23D
C、17D
D、8D
E、5D
A、对屈光不正较轻的眼矫正,对较高的眼低度适应 B、对屈光不正较轻的眼矫正,对较高的眼也矫正 C、对屈光不正较轻的眼过矫,对较高的眼低度适应 D、对屈光不正较轻的眼过矫,对较高的眼欠矫
A、屈光度较高的眼可以形成弱视 B、屈光度低的眼可以形成弱视 C、屈光参差性弱视是单眼弱视 D、屈光性弱视是由于两眼的相互作用和形觉剥夺引起的 E、中度的近视性屈光参差一般不形成弱视
A、3岁~4岁;屈光度+1.50D~+2.00D;视力:0.4 B、5岁~6岁;屈光度+2.00D~+2.50D;视力0.5~0.6 C、7岁~8岁;屈光度+1.50D~+1.25D;视力0.8~0.9 D、9岁~12岁;屈光度+1.75D~+1.50D;视力:0.8以上
A、A.模拟眼后调制-2.00D状态,眼前加-3.00DC×60 B、B.模拟眼后调制-2.00D状态,眼前加+3.00DC×60 C、C.模拟眼后调制0.00D状态,眼前加-3.00DC×60 D、D.模拟眼后调制0.00D状态,眼前加+3.00DC×60 E、E.以上都不对
A、垂直子午线的屈光度大于水平子午线的屈光度 B、垂直子午线的屈光度小于水平子午线的屈光度 C、垂直子午线的屈光度等于水平子午线的屈光度 D、是不规则散光的一种 E、是屈光参差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