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坑降水设计时,()不正确。
A、降水井宜沿基坑外缘采用封闭式布置
B、回灌井与降水井的距离不宜大于6m
C、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可按分层总和法计算
D、沉降观测基准点应设在降水影响范围之内
A、降水井宜沿基坑外缘采用封闭式布置
B、回灌井与降水井的距离不宜大于6m
C、降水引起的地面沉降可按分层总和法计算
D、沉降观测基准点应设在降水影响范围之内
A、当基坑或沟槽宽度小于6m,且降水深度不超过5m时,可用单排线状井点,布置在地下水流的上游一侧 B、当基坑或沟槽宽度小于6m,且降水深度不超过8m时,可用单排线状井点,布置在地下水流的下游一侧 C、当基坑或沟槽宽度大于6m,或土质不良时,则用双排线状井点 D、面积较大的基坑宜用环状井点,有时亦可布置成U型,以利车辆出入 E、井点管在总管四角部位应适当加密
A、适用于地下水位较低的软土地区,挖土深度较深的基坑挖土 B、基坑维护设计方案须按相关要求进行评审 C、挖土前,围护结构达到设计要求,基坑降水必须降至坑底以下300mm D、挖土过程中,对周围邻近建筑物,地下管线进行监测 E、施工现场配备必要的抢险物资
A、井点降水法是在基坑开挖之前的实施降水方法 B、预先在基坑四周埋设一定数量的滤水管,利用抽水设备降水到坑底以下 C、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仍不断抽水 D、可防止流砂发生 E、增大了挖方量
A、采用环形井点时,在地下水上游方向可不封闭,间距可达4m B、基坑宽度小于6m且降水深度不超过6m,可采用单排井点,布置在地下水下游一侧 C、基坑宽度大于6m或土质不良、渗透系数较小,宜采用双排井点 D、当基坑面积较大时,宜采用环形井点
A、采用机械开挖基坑时,为避免破坏基底土,应在标高以上预留30~50cm的土层由人工挖掘修整 B、在基坑(槽)四侧或两侧挖好临时排水沟和集水井,或采用井点降水,将水位降低至坑、槽底以500mm,以利于土方开挖 C、雨期施工时,基坑(槽)需全段开挖,尽快完成 D、当基坑挖好后不能立即进行下道工序时,应预留30~50cm的土不挖,待下道工序开始再挖至设计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