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的运输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措施减少混凝土的热损失,保证混凝土入模温度不低于()
A、5℃
B、7℃
C、8℃
D、10℃
A、5℃
B、7℃
C、8℃
D、10℃
A、A.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防止发坐离析、漏浆、严重泌水及坍落度损失等现象的措施
B.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混凝土时,途中应以每分钟2~4转的慢速进行搅动
C.当运至现场的混凝土出现离析、严重泌水等现象,应立刻退场,不得使用
D.经二次搅拌仍不符合要求,则不得使用
E.当混凝土坍落度较小时,可适当加水,增大坍落度。
A、A.在运输过程中应保持混凝土的均匀性 B、B.混凝土应以最少的转载次数和最短的时间,从搅拌地点运至浇筑地点,使混凝土在终凝前浇筑完毕 C、C.混凝土的运输应保证灌筑量 D、D.对于滑升模板和不允许留施工缝的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必须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
A、当梁、柱、墙中纵向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大于50mm时,可不采取有效构造措施进行拉结。 B、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指的是最外层钢筋外边缘至混凝土表面的距离。 C、构件中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钢筋的公称直径。 D、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的混凝土结构,二、三类环境中,应采取专门的有效措施。 E、采用工厂化生产预制构件,可适当减少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A、为提高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结构表层混凝土的密实性、均匀性和良好的养护,确保保护层厚度的准确性和均匀性,有效控制混凝土裂缝的出现 B、混凝土分段或分块施工时,为减少新浇筑混凝土硬化收缩过程中的约束拉应力和开裂,施工缝和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可以随意设置 C、混凝土结构表层的耐久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养护过程的湿度和温度控制,混凝土的发热阶段,最好的方法是喷雾养护,避免表面干湿循环和温度骤然变化,洒水养护不得形成干湿循环 D、混凝土入模后,内部最高温度不应高于70℃,任意时间内部与表面温差不大于20℃
A、采用一次投料法拌合可节约水泥用量 B、采用二次投料法拌合可提高混凝土强度 C、采用二次投料法拌合的混凝土相对不易产生离析 D、运输过程中为防止混凝土初凝应根据情况适量加水 E、运输过程中混凝土失去塑性时应作废料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