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厂长和他的"党政联席会议" <br /> 1999年2月8日早上8点,滨城制鞋厂的“党政联席会议”照例准时开始。马玉柱厂长坐在主席的位置上,手里夹着一支香烟。马玉柱,47岁,当年从部队退伍后进制鞋厂当工人,因头脑灵活,积极肯干,逐步被提升为干部。后来,他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取得了大专文凭。进入90年代以来,激烈的竞争使滨城制鞋厂的经营状况开始滑坡。马玉柱被委以重任,担任该厂厂长。 <br /> 1996年初,滨城市的另一家国有制鞋厂破产倒闭,全部的资产、工人和退休人员由滨城制鞋厂接收。两厂合并后,马厂长经过定岗、定编,确定了全厂1200人在见风使舵的规模,加上已退休的1000多名人员,全厂每月发放工资加退休金就需要80多万元。为了工厂的生存,马厂长亲自抓销售方面的工作,带领业务人员跑市场,联络客户。两年多来,工人的工资和退休人员的退休金从未迟发过,奖金拖欠不超过3个月。 <br /> 随着竞争日趋激烈,市场销售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一段时间内,销售科只见费用增长,不见销量增。为了机器照常运转,为了保住客户,为了工厂的长远发展,马厂长和销售科的人员只能咬牙坚持着。这种局面,引起了全厂职工的不解和猜测。厂内议论纷纷,认为销售部门花钱大手大脚,公款吃喝不加控制,低价签销售合同而置工厂利益于不顾,说不定个人拿了回扣,等等。反映最多的是由倒闭厂并入的职工,他们纷纷向厂党委郭书记反映情况,财务科毕总会计师也经常拿着销售公司的报销单据向郭书记告状。 <br /> 对生产、销售方面的工作一向不插手的郭书记,接到这么多的反映意见,不能不出面从大政方针上进行干预。他在党委会上,多次批评销售科彭科长,指出“销售量与费用不成比例,这本身就是大问题,很不正常!”并准备采取措施进行整顿。马厂长也感受到上上下下的压力,觉得非常棘手。市场如此困难,工作如此艰辛,可群众却不知情,这种态势如果不能很好控制,势必造成局面的失控。经过思索,他向郭书记提出了成立厂“党政联席会议”的设想。 <br /> 马厂长的提议,经厂党委会研究得以通过。“党政联席会议”定于每个工作日早上8点举行,10点结束。会议成员包括厂党委书记、厂长、各支部书记、各部门负责人、工人代表等。会议的程序是:由马厂长担任主席主持会议,各部门依次汇报本部门的工作。与会人员有权力提出质询,汇报人必须详尽解答。厂内各项
A、 不称职,因为他缺乏从工厂整体角度分析问题的全局意识
B、不称职,因为他的发言太过攻击性,不利于沟通
C、称职,作为总会计师必须考虑成本核算问题
D、称职,因为他敢于直言,不计较私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