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题
用户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搜索其它题目:
搜题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提问人:网友 发布时间:
【填空题】

为迎接21世纪,英国政府颁布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政府的办学思想及管理模式,被视为英国教育改革的里程碑。

更多“为迎接21世纪,英国政府颁布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政府的办学思想及管理模式,被视为英国教育改革的里程碑。”相关的问题
第3题
[简答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解决贫困问题,近代早期英国地方政府的治安法官开始探索济贫之道。16世纪末济贫法令出台之后,教区成济贫管理的基本行政单位。教区组织募捐,救济无谋生能力成因粮食歉收而生活贫困的人。由于经历剧烈的社会变动,身体健壮的流民数量剧增。亨利七世初期,地方“根据法令对流民进行囚禁或公开惩罚”,诺里寺市在1570年设立流民感化院或救养院。各市镇通过警告不雇用帮工的雇主、惩罚懒惰者等措施,强制流民劳动。同时,通过建立纺织厂和磨坊、购买大麻和羊毛等原材料、建立劳动救济所等途径,穷人提供工作。随着济贫法等法令的颁布英国济贫法的基本框架逐步形成,一直沿用到19世纪。——据初庆东《近代早期英国治安法官的济贫实践》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英国自由主义盛行,主张实行有限度、有条件的教济。1834年,按照新济贫法成立专门的中央机构,打破郡的边界,把之前的15000个教区组合成700个教区联盟。教区联盟在中央济贫法专员监督下提供济贫服务。新济贫法允许不同教区间的贫民自由流动,还规定贫民如要得到救济必须进入济贫院。但进入济贫院的贫民漫有选举权。济贫院大多混合济贫院,按照贫民年龄和身体状况强制性隔离。济贫法局对患痛者和儿童提供贫民医疗教济、济贫法学校。据统计,1844年,英国全部公共支出699万英镑,济贫支出占全部支出的比例72.69%,到1874年,两者分别1285万英镑、59.64%。——据丁建定《英国新济贫法制度的实施及其评价——19世纪中期英国的济贫法制度》等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期英国挤贫实践的新变化,并简评19世纪中期英国的济贫实践。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A、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三权分立原则  B、美国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  C、拿破仑颁布法典确立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  D、林肯政府颁布《独立宣言》确立资产阶级在美国的统治地位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简答题] 英国犯人到澳洲 18世纪末,英国人来到澳洲,随即宣布澳洲它的领地。这样辽阔的大陆,怎么开发呢?当时英国没有人愿意到荒凉的澳洲去。英国政府一个绝妙的办法:把罪犯统统发配到澳洲去。一些私人船主承包大规模运送犯人的工作。起初,政府以上船的人数支付船主费用,至于到澳州上岸时还有多少人活着就与船主无关。当时运犯人的船大多是很破旧的货船改装的,船上设施极其简陋,没什么药品,更没有医生,生活条件十分恶劣。而船主牟取暴利,尽可能多装人,却把生活标准降到最低。一旦船离岸,船主按人数拿到钱,对这些人能否活着到达澳洲就不管。有些船主甚至故意断水断食。3年间从英国运到澳洲的犯人在船上的死亡率达12%,有一艘船上424个犯人竟死158个,死亡率高达37%,不仅英国政府遭受巨大的经济和人力资源损失,英国民众对此也极不满。英国政府于是想很多办法。每艘船上都派一名官员监督,再派一名医生负责船上的医疗卫生,同时对犯人的生活标准做硬性规定。但死亡率不仅没降下来,有的监督官和医生竟也不明不白地死政府后来查清原因:一些船主贪利而行贿官员,如果官员不听从,干脆扔到大洋里喂鱼。问题没解决,还出新问题,政府多花钱,却照常死人。一些绅士提议,把船主召集起来进行培训,还教育他们要珍惜生命,告诉他们送犯人去澳洲开发是英国的长久大计,不能把金钱看得比生命都重要。但情况依然没有好转,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一位英国议员想到制度:那些私人船主钻制度的空子,而制度的缺陷在于政府付给船主的报酬是以上船人数来计算的!假如倒过来,政府以到澳洲上岸的人数准计算报酬呢?政府采纳他的建议--不论你在英国上船装多少人,到澳洲上岸时再清点人数支付报酬。问题迎刃而解。船主主动请医生跟船,在船上准备药品,改善生活,尽可能让每一个人都健康抵达澳洲。因在船上死掉一个人就意味着减少一份收入。 一段时间以后,英国政府又做一个调查。发现自从实行上岸计数的办法后,船上的死亡率降到1%以下,有些运载几百人的船只经过几个月的航行竟然没有一人死亡。请结合公共管理学知识谈一下这个案例对你的启示。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A、近代各国先后颁布有关教育的法令,英国颁有《巴尔福教育法》、美国各州颁有《义务就学法》、日本颁有《教育敕语》等  B、近代各国先后颁布有关教育的法令,英国颁有《巴尔福教育法》、美国各州颁有《义务就学法》、日本颁有《学制令》等  C、近代各国先后颁布有关教育的法令,英国颁有《初等教育法》、美国各州颁有《义务就学法》、日本颁有《教育敕语》等  D、近代各国先后颁布有关教育的法令,英国颁有《巴尔福教育法》、美国颁有《国防教育法》、日本颁有《教育敕语》等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简答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解决贫困问题,近代早期英国地方政府的治安法官开始探索济贫之道。16世纪末济贫法令出台之后,教区成济贫管理的基本行政单位。教区组织募捐,救济无谋生能力成因粮食歉收而生活贫困的人。由于经历剧烈的社会变动,身体健壮的流民数量剧增。亨利七世初期,地方“根据法令对流民进行囚禁或公开惩罚”,诺里寺市在1570年设立流民感化院或救养院。各市镇通过警告不雇用帮工的雇主、惩罚懒惰者等措施,强制流民劳动。同时,通过建立纺织厂和磨坊、购买大麻和羊毛等原材料、建立劳动救济所等途径,穷人提供工作。随着济贫法等法令的颁布英国济贫法的基本框架逐步形成,一直沿用到19世纪。——据初庆东《近代早期英国治安法官的济贫实践》 材料二 19世纪中期,英国自由主义盛行,主张实行有限度、有条件的教济。1834年,按照新济贫法成立专门的中央机构,打破郡的边界,把之前的15000个教区组合成700个教区联盟。教区联盟在中央济贫法专员监督下提供济贫服务。新济贫法允许不同教区间的贫民自由流动,还规定贫民如要得到救济必须进入济贫院。但进入济贫院的贫民漫有选举权。济贫院大多混合济贫院,按照贫民年龄和身体状况强制性隔离。济贫法局对患痛者和儿童提供贫民医疗教济、济贫法学校。据统计,1844年,英国全部公共支出699万英镑,济贫支出占全部支出的比例72.69%,到1874年,两者分别1285万英镑、59.64%。——据丁建定《英国新济贫法制度的实施及其评价——19世纪中期英国的济贫法制度》等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早期英国济贫实践的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客服
TOP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