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设区市财政对开办小企业贴息贷款的经办银行按其实际发放金额的()给予一次性手续费补助,手续费补助按季结算,由各设区市财政承担。
A、0.50%
B、1%
C、1.50%
D、2%
A、0.50%
B、1%
C、1.50%
D、2%
A、应当区分财政将贴息资金拨付给贷款银行和财政将贴息资金直接拨付给受益企业两种情况,分别进行会计处理 B、财政将贴息资金拨付给贷款银行的,企业可以选择以实际收到的贷款金额作为贷款的入账价值,也可以选择以贷款的公允价值作为贷款的入账价值 C、财政将贴息资金直接拨付给受益企业的,企业可以选择以实际收到的贷款金额作为贷款的入账价值,也可以选择以贷款的公允价值作为贷款的入账价值 D、财政将贴息资金直接拨付给受益企业的,企业只能选择以实际收到的贷款金额作为贷款的入账价值
A、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组织、致富带头人、扶贫投资公司(借款人)申请项目扶贫贴息贷款的,向项目所在地承贷银行提交申请 B、借款人项目所在地扶贫办、财政局在《项目扶贫贴息贷款确认书》上签署审核意见 C、借款人与项目所在地扶贫办签订《项目扶贫贴息贷款责任书》 D、跨地(市)的项目扶贫贴息贷款和亿元以上项目扶贫贴息贷款由自治区承贷银行、扶贫办、财政厅办理,履行上述程序
A、“应收贴息额”统计助学贷款历年来的财政贴息额,不管到账与否均计入;“实收贴息额”统计助学贷款财政贴息历年以来实际到账额 B、“应收贴息额”统计助学贷款历年来的财政贴息额,未到账时统计;“实收贴息额”统计助学贷款财政贴息本年以来实际到账额 C、“应收贴息额”统计助学贷款本年以来的财政贴息额,不管到账与否均计入;“实收贴息额”统计助学贷款财政贴息本年以来实际到账额 D、“应收贴息额”统计助学贷款本年以来的财政贴息额,未到账时统计;“实收贴息额”统计助学贷款财政贴息本年以来实际到账额
A、无息、贴息贷款合同免征印花税。经财政贴息的项目贷款合同,免征印花税 B、无息、贴息贷款合同免征印花税。经财政贴息的项目贷款合同,减半征收印花税 C、无息、贴息贷款合同减半征收印花税。经财政贴息的项目贷款合同,免征印花税 D、无息、贴息贷款合同减半征收印花税。经财政贴息的项目贷款合同,减半征收花税
A、1999年,中国人民银行、教育部和财政部等有关部门联合下发了开办享受财政贴息的国家助学贷款业务的通知,并首先以中国工商银行为试点 B、从2000年9月1日起,国家助学贷款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行,所有普通高等学校均能申办国家助学贷款C.2004年年初,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监会和教育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通知》,提出开始执行"双20标准"、通过招投标方式确定经办银行、实行助学贷款风险补偿制度、取消财政贴息方式等 C、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于2004年8月颁布《关于认真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新政策保证贫困生顺利入学的通知》要求,研究制定适合当地实际的生源地助学贷款管理办法,积极推广生源地助学贷款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