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题
用户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搜索其它题目:
搜题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提问人:网友 发布时间:
【填空题】

伙同实际借款人,在名义借款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利用名义借款人的个人信息资料,虚构贷款申请,违法发放的贷款属于()。

更多“伙同实际借款人,在名义借款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利用名义借款人的个人信息资料,虚构贷款申请,违法发放的贷款属于()。”相关的问题
第1题
[简答题] 案例:违法发放贷款案  基本案情:犯罪分子吴某2004年3月至2008年1月先后担任T市N银行G网点、L网点负责人期间,明知多名款人利用假名、冒名、借名等欺骗手段申请贷款情况下,内外勾结,违规发放贷款108笔,合计金额1108.8万元。期间,吴某本人亦利用相同手段,从所网点套取贷款8笔,合计金额73.7万元,用于替骗贷款人还本付息,以应付银行内部稽核。案发后,公安机关通过各种方式,仅追回脏款354.63万元,银行损失巨大。  作案手段:一是假名贷款,吴某伙同实际款人,虚构并真实存名义款人,以虚假名义款人信息填写贷款申请,违法发放贷款。 二是冒名贷款。吴某伙同实际款人名义款人知情情况下,利用名义款人个人信息资料,虚构贷款申请,违法发放贷款。三是借名贷款。吴某与实际款人征得名义款人同意情况下,通过名义款人申请、实际款人使用方式,违法发放贷款。  损失及影响:一是对被冒名、借名者而言,当冒名、借名贷款逾期还时,被冒名、借名人将会出现良信用记录,对其今后申办信用卡、住房信贷等一系列活动产生负面影响。二是对所银行而言,一方面,一旦实际款人无力偿还贷款,仅假名、冒名贷款会形成损失,借名贷款也会因名义款人愿承担偿还责任而令银行难以收回本息。另一方面,一旦被冒名、借名人发现自己被冒名、借名申请贷款甚至产生良信用记录,往往会通过法律、媒体等各种方式、途径维权,使银行面临银行法律、声誉风险。 请对上述案件发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控制措施。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A、A.买方是名义款人
B.买方是名义款人
C.卖方是名义款人
D.卖方是名义款人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A、名义款人  B、名义款人  C、实际款人  D、实际款人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A、根据款人财务报表和经营情况判断得出款人可用于偿还贷款现金流量  B、如款人已经与富滇银行签订债务重组协议,根据款人自债务重组后还款情况,重新判断债务重组协议还款条款(包括偿还期限和偿还方式)与实际执行情况差异,然后认定可从款人处收回现金流量  C、如款人尚未与富滇银行签定债务重组协议,则按照款人与富滇银行已经达成或准备达成还款计划,以及估计款人履行还款计划可能性等因素确定可从款人处收回现金流量  D、如能执行债务重组协议或款人没有可供执行还款计划,则需考虑处置款人自有财产等还款渠道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A、对未获批准个人贷款申请,贷款人应告知款人  B、借款合同采用格式条款,应当维护款人合法权益,并予以公示  C、借款合同生效后,贷款人应按合同约定及时发放贷款  D、采用款人自主支付,贷款人应与款人借款合同中事先约定,要求款人定期报告或告知贷款人贷款资金支付情况  

点击查看答案
客服
TOP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