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题
用户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搜索其它题目:
搜题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提问人:网友 发布时间:
【多项选择题】

在2000年以前,国家政策已提出()。

A、A.建立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B、B.基本养老保险只能保障退休人员基本生活的原则

C、C.企业年金实行市场化运营和管理

D、D.企业年金实行基金完全积累

E、E.企业年金采用个人账户方式进行管理

更多“在2000年以前,国家政策已提出()。”相关的问题
第1题

A、对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事项采用新的会计政策,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B、企业应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政策范围内选择适用的会计政策  C、会计估计变更,不改变以前期间的会计估计,也不调整以前期间的报告结果  D、无形资产摊销原定为10,以后获得了国家专利保护,该资产的受益限变为8,属于会计政策变更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A、申请日以前,他人向任何国家专利局提出过申请并且记载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  B、申请日以前,他人向中国专利局提出过申请并且记载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  C、公告日以前,他人向中国专利局提出过申请并且记载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  D、公告日以前,他人向任何国家专利局提出过申请并且记载申请日以后公布的专利申请文件中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简答题] 1998,为了应对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中国政府作出了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的战略决策,并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这对中国经济近几持续平稳的增长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经济学界也一直探讨一个问题,即积极的财政政策到底有多大空间和可持续性。近两来,有的学者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淡出(马栓友,2001);有的学者认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应转型(课题组,2000;安体富,2002);有的学者甚至提出要防止出现“凯恩斯依赖症”(杨继绳,2002)。很显然,不管是否承认,很多学者经把1998以来实行的积极的财政政策简单地等同为凯恩斯主义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了。但是,这种简单的等同是有一定偏颇的。因此,从理论和实践上对1998以来实行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再认识是十分必要的。笔者认为:(1)中国并不完全存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背景模式,因而,中国1998以来实行的积极的财政政策并不完全是凯恩斯所主张的扩张性财政政策,而是更接近新古典综合派的增长性财政政策;(2)中国要实现到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第三步战略目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中、长期保持平稳高速增长,至关重要。这需要包括增长性财政政策内的政策组合来支撑;(3)积极的财政政策作为政府财政工作的指导原则和行动纲领,应加以坚持并使之更加有效。根据上述材料做一简要分析,怎样理解各种类型的财政政策对经济的影响?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简答题] 积极的财政政策 我国从1998开始,改变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从本质上考察,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属于扩张型财政政策,但不是一般的扩张,丽是特定的环境下特殊的扩张型财政政策.所说特定环境是指我国1996国民经济实现“软着陆”之后,1998,社会供求态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一形成有效需求不足.并且,1996到19987月,六次降低利率效果不明显的条件下,采取的以财政政策为主的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 我国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具有下列特点: 一是中央政府为调节经济总量和结构,而采取的特定范围的扩张型财政政策,其范围是以国家财政投资为主体的经济拉动,地方财政应确保收支平衡,不得层层扩张。 二是主要扩张手段为发行国债、扩大财政赤字,增加基础设施投资以刺激经济增长,不同于发达国家的增加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的双重手段的扩张型财政政策。 三是具有明显生产性特征的扩张型财政政策,以增加基础设施投资,直接促进经济增长,不同于发达国家增加公共物品支出,间接促进经济增长。 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有条件的,综合考察有四条: (1)社会总供求失衡,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增长较慢。这是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必要条件。因为只有有效需求不足,消费又难以启动经济时,才需要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 (2)财政收入基础好和财政赤字不过大.这是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客观基础和前提条件。因为国家财政收入没有一定基础,财政赤字很大时,没有资金可投,无法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3)国债规模合理.这也是制约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基本因素。因为增发国债是有客观限制的,如国债规模过大,就无法靠发行国债实行积极财政政策。 (4)增加投资的物质资源约束.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必须耗费一定的物力、人力资源,如果没有这些条件,积极财政政策不会发挥作用。 总之,具备上述条件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上述条件变化了,就要改变或淡出积极财政政策。因此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应该是一项中期政策,从1998开始,到“十五”计划的中后期逐步淡出为止。 解释补偿性经济政策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简答题] 积极的财政政策 我国从1998开始,改变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从本质上考察,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属于扩张型财政政策,但不是一般的扩张,丽是特定的环境下特殊的扩张型财政政策.所说特定环境是指我国1996国民经济实现“软着陆”之后,1998,社会供求态势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一一形成有效需求不足.并且,1996到19987月,六次降低利率效果不明显的条件下,采取的以财政政策为主的扩大内需的宏观经济政策。 我国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具有下列特点: 一是中央政府为调节经济总量和结构,而采取的特定范围的扩张型财政政策,其范围是以国家财政投资为主体的经济拉动,地方财政应确保收支平衡,不得层层扩张。 二是主要扩张手段为发行国债、扩大财政赤字,增加基础设施投资以刺激经济增长,不同于发达国家的增加财政支出和减少税收的双重手段的扩张型财政政策。 三是具有明显生产性特征的扩张型财政政策,以增加基础设施投资,直接促进经济增长,不同于发达国家增加公共物品支出,间接促进经济增长。 我国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有条件的,综合考察有四条: (1)社会总供求失衡,有效需求不足,经济增长较慢。这是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必要条件。因为只有有效需求不足,消费又难以启动经济时,才需要实行扩张的财政政策。 (2)财政收入基础好和财政赤字不过大.这是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客观基础和前提条件。因为国家财政收入没有一定基础,财政赤字很大时,没有资金可投,无法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3)国债规模合理.这也是制约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的基本因素。因为增发国债是有客观限制的,如国债规模过大,就无法靠发行国债实行积极财政政策。 (4)增加投资的物质资源约束.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必须耗费一定的物力、人力资源,如果没有这些条件,积极财政政策不会发挥作用。 总之,具备上述条件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上述条件变化了,就要改变或淡出积极财政政策。因此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应该是一项中期政策,从1998开始,到“十五”计划的中后期逐步淡出为止。 简述实施财政政策的效果。

点击查看答案
客服
TOP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