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哪一个正确描述了数据包()
A、发送给源设备的信息,确认接收的信息是否正确
B、二进制表示路由信息
C、小于100比特的数据包
D、网络层数据包
A、发送给源设备的信息,确认接收的信息是否正确
B、二进制表示路由信息
C、小于100比特的数据包
D、网络层数据包
A、A.每个路由器都会剥离数据包的第2层帧头 B、B.数据包的第2层目的地址不发生改变 C、C.数据包的第3层源地址经过每台路由器时都发生改变 D、D.第2层帧头经过每台路由器时都发生改变 E、E.每个路由器都会剥离数据包的第3层帧头
A、A.允许数据包在主机间转送的一种协议 B、B.定义数据包中域的格式和用法的一种方式 C、C.通过执行一个算法来完成路由选择的一个协议 D、D.指定MAC地址和IP地址捆绑的方式和时间的一种协议
A、与IPv4相比,去掉了IHL域。因为IPv6基本报头长度固定了 B、在IPv6中,上层协议内容使用Protocol域来标识 C、IPv6中的FlowLabel域是IPv4中的TOS域换了一个名字,都是用来表示数据包的优先级的 D、IPv6基本报头中不再使用TTL域来标识数据包的生成时间,而是新命名了一个域
A、上行时延=X2切换后目标基站收到第一个上行数据包的时间—X2切换前源基站收到最后一个上行数据包的时间 B、下行时延=X2切换后目标基站发送第一个下行数据包的时间—X2切换前源基站发送最后一个下行数据包的时间 C、上行时延=X2切换前源基站收到第一个上行数据包的时间—X2切换后目标基站收到最后一个上行数据包的时间 D、下行时延=X2切换前源基站发送第一个下行数据包的时间—X2切换后目标基站发送最后一个下行数据包的时间
A、 允许数据包在主机间传送的一种协议 B、 定义数据包中域的格式和用法的一种方式 C、 通过执行一个算法来完成路由选择的一种协议 D、 指定MAC地址和IP地址捆绑的方式和时间的一种协议
A、数据段->数据包->数据帧->数据流->数据 B、数据流->数据段->数据包->数据帧->数据 C、数据->数据包->数据段->数据帧->数据流 D、数据->数据段->数据包->数据帧->数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