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水位以下或含水量超过()的土不宜采用土桩或灰土桩。
A、15%
B、20%
C、25%
D、30%
A、15%
B、20%
C、25%
D、30%
A、A.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深度5~15m的湿陷性黄土或人工填土地堪 B、B.土桩主要适用于消除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 C、C.灰土桩主要适用于提高人工填土地基的承载力 D、D.地下水位以下或含水量超过10%的土,不宜采用
A、用石灰稳定不含粘性土或无塑性指数的级配沙砾、级配碎石和未筛分碎石时,应添加15%左右的粘性土 B、硫酸盐含量超过0.8%的土和有机质含量超过10%的土,不宜用石灰稳定 C、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石灰稳定土宜采用磨细生石灰粉 D、对于石灰粉煤灰土,湿粉煤灰的含水量可以超过35%
A、用石灰稳定不含粘性土或无塑性指数的级配沙砾、级配碎石和未筛分碎石时,应添加15%左右的粘性土 B、硫酸盐含量超过0.8%的土和有机质含量超过10%的土,不宜用石灰稳定 C、对于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石灰稳定土宜采用磨细生石灰粉 D、对于石灰粉煤灰土,湿粉煤灰的含水量可以超过35%
A、土桩主要适用于消除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 B、灰土桩主要适用于提高人工填土地基的承载力 C、灰土桩主要适用于消除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 D、土桩主要适用于提高人工填土地基的承载力 E、土桩与灰土桩对于地下水以下或含水量超过25%的土,均不宜采用
A、级配良好的砂土或碎石土。以卵、砾石、块石或岩石碎屑作填料时,分层压实时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0mm,分层夯实时其最大粒径不宜大于400mm B、性能稳定的矿渣、煤渣等工业废料不可使用 C、以粉质粘土、粉土作填料时,其含水量宜为最优含水量,可采用击实试验确定 D、挖高填低或开山填沟的土石料,应符合设计要求 E、不得使用淤泥、耕土、冻土、膨胀性土以及有机质含量大于5%的土
A、对路基边坡采取综合防护措施,如植草或植树,采用砌石或混凝土块对边坡进行防护 B、避免天然稠度小于1.1,液限大于40,塑性指数大于8,含水量大于最佳含水量2个百分点的土作为路基填料 C、清除碾压层下软弱层,换填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D、对产生“弹簧”的部位,可将其过湿土翻晒,拌和均匀后重新碾压,或挖除换填含水量适宜的良性土壤后重新碾压
A、对所填的土的含水率要求不高,但应尽量采用同类土回填 B、填土应尽量采用同类土回填,并宜控制土的含水率在最优含水量范围内 C、填土应从最低处开始,由下向上整个宽度分层铺填碾压或夯实 D、用压路机进行填方压实,应采用“薄填、慢驶、多次”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