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产发生减值的客观证据,包括()。<br /> ①发行方或债务人发生严重财务困难;<br /> ②权益工具投资的公允价值暂时性下跌;<br /> ③因发行方发生重大财务困难,该金融资产无法在活跃市场继续交易;<br /> ④债务人很可能倒闭或进行其他财务重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A、对于持有至到期投资,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发生了减值的,应当根据其账面价值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的差额计算确认减值损失 B、如果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发生较大幅度下降,或在综合考虑各种相关因素后,预期这种下降趋势属于非暂时性的,可以认定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已发生减值,应当确认减值损失 C、对于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债务工具,在随后的会计期间公允价值已上升且客观上与确认原减值损失后发生的事项有关的,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予以转回,计入当期损益 D、对于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发生的减值损失,不得转回 E、对于应收款项,有客观证据表明其发生了减值的,应当根据其账面价值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的差额计算确认减值损失
A、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减值后,资产负债表日应按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借记“应收利息”科目,贷记“投资收益”科目 B、为简化核算,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减值后按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摊余成本和实际利率计算确定的利息收入较小时,可不再继续确认利息收入,按债券的面值和票面利率计算确定的应收利息金额不需进行表外登记 C、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发生较大幅度下降,且下降趋势属于非暂时性的,可以认定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已发生减值,应当确认减值损失 D、对持有至到期投资、委托贷款确认减值损失后,如有客观证据表明该金融资产价值已恢复,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予以转回,计入当期损益
A、A.制定金融资产是否存在减值客观证据的标准 B、B.明确可使用的减值计量方法及其应用范围;对减值测试结果进行合理性评价 C、C.对满足合理性评价要求的减值结果进行账务处理 D、D.确定未来现金流现值的计算方法
A、A.以摊余成本进行后续计量的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应当将该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与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之间差额,确认为资产减值损失 B、B.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应当按照该金融资产的原实际利率折现确定,并考虑相关担保物的价值 C、C.对单项金额不重大的金融资产,可以单独进行减值测试,也可以包括在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金融资产组合中进行减值测试 D、D.单独测试未发现减值的金融资产,不应包括在具有类似信用风险特征的金融资产组合中进行减值测试
A、发行方或债务人发生严重财务困难 B、债务人违反了合同条款,如偿付利息或本金发生违约或逾期等 C、债权人出于经济或法律等方面因素的考虑,对发生财务困难的债务人作出让步 D、债务人很可能倒闭或进行其他财务重组
A、对于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款项,在资产负债表日应单独进行减值测试 B、对于单项金额非重大的应收款项,可以采用组合方式进行减值测试,分析判断是否发生减值 C、对经单独测试后未发生减值的单项金额重大的应收款项,无须再分析判断是否发生减值 D、若在资产负债表日有客观证据表明应收款项发生了减值,应将其账面价值减记至公允价值
A、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资产负债表日按公允价值计量,不确认资产减值损失 B、可供出售权益工具投资发生的减值损失,不得通过损益转回 C、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人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发生减值时,即使该金融资产没有终止确认,原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中的因公允价值下降形成的累计损失或累计收益应当予以转出,计人当期损益 D、对于已确认减值损失的可供出售债务工具,在随后的会计期间公允价值已上升且客观上与确认原减值损失发生的事项有关的,原确认的减值损失应当予以转回,计入当期损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