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敏感菌核蛋白体结合阻断转肽作用和移位作用的药物是()
A、A.磺胺嘧啶
B、B.氧氟沙星
C、C.利福平
D、D.两性霉素
E、E.红霉素
A、A.磺胺嘧啶
B、B.氧氟沙星
C、C.利福平
D、D.两性霉素
E、E.红霉素
A、影响胞浆膜通透性 B、与核糖体30S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C、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抑制移位酶的活性 D、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抑制肽酰基转移酶的活性 E、特异性地抑制依赖于DNA的RNA多聚酶的活性
A、影响胞浆膜通透性 B、与核糖体30S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C、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抑制移位酶的活性 D、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抑制肽酰基转移酶的活性 E、特异性地抑制依赖于DNA的RNA多聚酶的活性
A、影响胞浆膜通透性 B、与核糖体30S亚基结合,抑制蛋白质的合成 C、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抑制移位酶的活性 D、与核糖体50S亚基结合,抑制肽酰基转移酶的活性 E、特异性地抑制依赖于DNA的RNA多聚酶的活性
A、A.热休克转录因子单体蛋白质作用 B、B.热休克转录因子二聚体作用 C、C.热休克转录因子三聚体作用 D、D.变性蛋白与热休克因子三聚体结合后作用 E、E.变性蛋白与单体热休克因子结合作用
A、A.使变性的蛋白质复性 B、B.消耗ATP以帮助新生肽链的折叠 C、C.与其他蛋自质结合成复合物,协助蛋白质发挥功能 D、D.促进蛋白质多聚体组装 E、E.标记变性的蛋白质以便被蛋白酶体识别并降解
A、抑制二氢叶酸合成酶,影响叶酸的合成 B、改变细菌胞浆膜通透性,使重要的营养物质外漏 C、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结合,抑制肽酰基转移酶的活性,从而阻止肽链延伸,使蛋白质合成受阻 D、阻止氨基酰-tRNA与细菌核糖体30S亚基结合,影响蛋白质的合成 E、阻止细菌细胞壁黏肽的合成
A、干扰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与纤维蛋白原结合,抑制血小板激活 B、与血小板膜糖蛋白GPⅡb/Ⅲa受体结合,阻断受体与纤维蛋白原的结合 C、骨髓抑制常发生在用药3个月之后 D、主要不良反应为诱发消化性溃疡 E、口服后2小时即可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