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A.后张法构件1000N/mm2;先张法构件800N/mm2 B、B.先张法构件100N/mm2;后张法构件80N/mm2 C、C.所预加预应力总值的一半 D、D.所预加预应力总值的15%
A、A.后张法构件1000N/mm2;先张法构件800N/mm2 B、B.先张法构件100N/mm2;后张法构件80N/mm2 C、C.所预加预应力总值的一半 D、D.所预加预应力总值的15%
A、后张法构件1000N/mm2;先张法构件800N/mm2 B、先张法构件100N/mm2;后张法构件80N/mm2 C、所预加预应力总值的一半 D、所预加预应力总值的15%
A、后张法所建立的有效预应力比先张法小 B、后张法所建立的有效预应力和先张法相同 C、先张法所建立的有效预应力比后张法小 D、视施工过程而定
A、后张法所建立的钢筋有效预应力比先张法小 B、后张法所建立的钢筋有效预应力与先张法相同 C、后张法所建立的钢筋有效预应力比先张法大 D、没有任何关系
A、提高预应力钢筋的屈服强度 B、拉直预应力钢筋; C、使每根预应力筋的应力一致; D、减小预应力损失
A、锚具变形和钢筋内缩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B、预应力筋与孔道壁之间的摩擦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C、预应力筋与台座间温差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D、预应力钢筋应力松弛引起的应力损失 E、混凝土收缩、徐变引起的预应力损失 F、环向预应力筋挤压混凝土引起的应力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