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组播业务模型()
A、A.ASM模型
B、B.SFM模型
C、C.SSM模型
D、D.PIM模型
A、A.ASM模型
B、B.SFM模型
C、C.SSM模型
D、D.PIM模型
A、SSM模型中接收者已经无法通过其他手段预先知道了组播源的具体位置 B、ASM模型中接收者无法预先知道组播源的位置 C、SSM和ASM使用相同的组播地址范围 D、SSM直接在接受者和组播源之间建立组播转发树
A、可控组播产生的原因,是为了解决在二层网络上,传统组播流量的不可控制问题 B、可控组播是实现“可运行、可管理”的电信级组播业务的基础 C、在实现可控组播的以太网交换机或DSLAM设备上,维护了一个“组播权限表”,这个表格是可以通过手工配置建立的 D、选项C中描述的“组播权限表”,只能通过HGMP协议建立 E、可控组播需要组播路由协议,比如PIM、DVMRP等的支持
A、如果组播转发表中不存在对应的(S,G)表项,路由器丢弃组播数据 B、如果组播转发表中存在对应的(S,G)表项,且该报文实际到达的接口与表项中入接口相匹配,路由器转发组播数据 C、如果组播转发表中存在对应的(S,G)表项,但该报文实际到达的接口与表项中入接口不匹配,路由器丢弃组播数据 D、如果组播数据RPF接口与(S,G)表项中的入接口不符,路由器会将表项的入接口更新为检査得到的RPF
A、组播分发树模型分为SPT和RPT两种 B、SPT上的每台路由器都会维护(S,G)表项 C、RPT上的每台路由器都会维护(*,G)表项 D、不同组播源以自己为根,独立建立RPT
A、组播路由协议用于建立和维护组播路由,并正确.高效地转发组播数据包 B、组播路由形成了一个从数据源到多个接收端的单向无环数据传输路径,即组播分发树 C、组播路由协议分为域内组播组和域间组播路由协议 D、组播路由协议包括IGMP协议
A、如果没有单薄等价路由,组播负载分担也能发挥作用 B、使用按组负载分担时,由于hash算法本身的限制,不能保证各等价路由上负载均衡 C、配置了组播负载分担之后,一定能保证等价路由上负载均衡 D、当等价路由上负载均衡时,也可能造成流量的不均衡,这是由于组播负载分担是基于组播路由表项的,而不是基于组播数据报文的
A、组播路由协议有密集和稀疏两种模式 B、在密集模式下,组播数据流采用推的方式从组播源泛洪发送到网络的每个角落,组播接收者被动的接收组播报文 C、在稀疏模式下,组播数据流采用拉的方式从组播源发送到组播接收者,组播接收者主动发送接收请求 D、域内组播路由协议包括:MSDP、DVMRP、MOSPF、P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