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搅拌桩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进行工艺性试桩,数量不得少于()根。
A、2
B、3
C、4
D、5
A、2
B、3
C、4
D、5
A、A.施工前应通过成桩试验确定水泥浆液、水灰比等工艺参数及成桩工艺 B、B.水泥土搅拌桩施工时桩机就位应对中,平面允许偏差应为±20mm,立柱导向架的垂直度不应大于1/250 C、C.因故搁置超过2h以上的拌制浆液,需要按规范严格处理后才可继续使用 D、D.桩与桩的搭接时间不宜大于24h,若因故超时,搭接施工中必须放慢搅拌速度保证搭接质量
A、A.施工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土工试验报告、室内配方试验报告(7天龄期)、水泥搅拌桩设计桩位图以及原地面高程、加固深度与粉喷桩停灰面高程 B、B.测量资料,包括平面控制桩、水准点的测量记录 C、C.设计交底会议纪要 D、D.测量放线,进行准确桩位放样
A、应根据水泥土桩施工工艺对土层特和基坑周边环境条件的适用性选用搅拌桩、旋喷桩等桩型 B、伸入基坑底面的长度宜大于桩径的2倍,且不应小于1m C、水泥土桩应与喷射混凝土面层贴合 D、桩身28d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宜小于2MPa
A、A.工程施工前已进行单桩静载试验,但施工过程变更了工艺参数或施工质量出现异常时 B、B.施工前工程未按本规范第5.3.1条规定进行单桩静载试验的工程 C、C.地质条件复杂、桩的施工质量可靠性低 D、D.采用新桩型或新工艺
A、某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位于海边,经过多年填埋,其表层为建筑垃圾,现需在垃圾处理场所在区域建设铁路车站。经勘察,该区域地层从上至下依次为: B、(1)杂填土(建筑渣土)厚3m; C、(2)垃圾夹海相淤泥层(软塑)厚3~8m; D、(3)硬塑土厚8~24m; E、(4)软风化花岗岩;地下水与海水有水力连通。该车站的地基处理原设计为CFG桩加固,桩位布置为2m×2m,桩径为****,桩长为15~17m。 F、事件一:为了尽快进行施工,施工单位进场后选择了两处垃圾夹海相淤泥层4m的地点采用长螺旋法进行了成桩工艺性试验,取得了相应工艺参数,由于****的原因,未进行桩的检测。全面开工后,施工单位由于设备原因将施工方法改为振动沉管法,并参照之前取得的试验参数进行CFG桩施工。 H、事件二:施工一段时间后,地面普遍隆起,拔管后发现缩径,成孔十分困难,已施工的桩身按规定进行钻芯取样,0~-3m范围内显示有成型混凝土芯样,*****下芯样中均出现大量的碎石夹淤泥和垃圾。 I、事件三:针对事件二的情况,施工单位又对长螺旋法施工的CFG桩进行了取样,发现存在的问题与振动沉管法施工所成CFG桩的问题一致。随后,施工单位提出了变更设计申请,经各方现场复核并批复后按变更后方案施工,顺利完成了地基处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