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相互连锁的基因同处于一条染色体上 B、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向后代传递时总表现出连锁的特征 C、相距200万bp的两个基因座之间的重组值比相距150万bp的两个基因座间的重组值要大 D、染色体的畸变可能导致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出现连锁
A、相互连锁的基因同处于一条染色体上 B、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在向后代传递时总表现出连锁的特征 C、相距200万bp的两个基因座之间的重组值比相距150万bp的两个基因座间的重组值要大 D、染色体的畸变可能导致不同染色体上的基因出现连锁
A、基因在染色体上有一定的位置,并呈线性排列 B、连锁基因分别位于两条同源染色体的不同基因座位上 C、间期染色体经过复制,形成两条染色单体 D、间期同源染色体进行联会,并发生非姐妹染色单体节段的互换,基因也发生了交换
A、A.通过DNA连锁分析确定待分离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大概位置
B.进行分子杂交,定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具体位置
C.研究该区域内的已知基因、ORF、EST或cDNA片段,确定进一步研究对象
D.通过cDNA筛选、外显子捕获或物理捕获法在该区域内寻找和鉴定基因
E.对找到的“基因”的核苷酸序列进行分析,推测其功能
A、这对毛色基因是共显性关系,在体细胞中同时表达 B、这对毛色基因具有同等的表达机会,但不同时表达 C、这对毛色基因是显隐性关系,表达与否取决于环境 D、这对毛色基因表现出不完全显性现象
A、X染色体的失活是一种独特的发育调控机制,它关闭了整个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的表达。在人类X染色体中,失活作用涉及到1.5×108以上的碱基对和几千个基因。在女性中,两条X染色体中的任何一条失活所造成的X连锁基因的表达与正常男性单个X染色体上基因表达的结果是相同的。虽然失活的机理仍不了解,一般认为失活作用是在染色体的特定区域即X失活中心开始的,然后扩散到染色体的其他部分。虽然失活染色体上的大多数基因被关闭了,但少数仍有活性,因此,可以推测X的失活作用与X连锁基因的表达模式有关。为了验证这种推测,分离了大量的人的X染色体基因的cDNA并用Northern印迹法检查它们的表达。比较了这些基因在X染色体正常的男性和女性细胞中的表达、在X染色体异常的男性和女性个体中的表达、以及在啮齿动物:人细胞杂交株中的表达,这种杂交株保留了一个失活的人的X染色体(Xi)或是一个有活性的人X染色体(Xa)。在四种cDNA中,发现了三种表达模式,A、B、C三种cDNA示于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