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审批发放异地贷款,可给予有关责任人员()处分。
A、警告
B、记过
C、记大过
D、记过或记大过
A、警告
B、记过
C、记大过
D、记过或记大过
A、A、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 B、B、向关系人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条件 C、C、未回避关系人贷款审批流程 D、D、未经审批擅自降低利率以及采用其他不正当手段发放贷款 E、E、授意、指使、强令信贷人员违规发放贷款
A、发放借款人以他人名义申请的贷款,合同借款人与实际用款人不一致 B、发放贷款用途符合法律法规规定和国家有关政策 C、违规开立贷款意向书、贷款承诺书或其他书面承诺文件的; D、违规办理银行承兑汇票授信、贴现业务 E、违规办理信用证、保函业务
A、对已批准核销的贷款或其他损失,未建立账销案存制度并进行追索的 B、对已核销的贷款未建立台账并进行表外登记、管理的 C、违反呆账贷款和其他损失核销申报、审查、审批程序规定,或超越呆账贷款核销审批权限,违规核销的 D、虚报、隐瞒实际情况办理呆账贷款核销,或伪造核销材料的 E、对应核销的呆账贷款隐瞒不报,长期挂账的
A、该集体审批的贷款未经集体审批的 B、违反法律、法规及信贷制度规定发放贷款的 C、违规干预调查岗、审查岗、贷管委工作的 D、审批通过没有具体调查、审查主责任人信贷业务的 E、审批通过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信贷政策和贷款条件的信贷业务的
A、严重违法违规贷款责任原则上主违规责任人至少承担70%的责任,其他责任人员承担30%的责任,具体赔偿比例、金额由县联社风险管理委员会评估确定 B、由于贷款发放岗位人员过失责任导致贷款形成不良的,应承担100%的风险责任 C、由于贷后管理人员过失责任导致贷款形成不良的,应承担60%风险责任 D、对由于贷前、贷中、贷后多个环节的过失责任,导致贷款形成不良的,根据情节轻重和损失程度合理确定责任承担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