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关于寨卡病毒病错误的是()。
A、寨卡病毒病高热不退患者可服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基酚,成人用法为250-500mg/次、每日3-4次
B、寨卡病毒病高热伴有关节痛患者可使用布洛芬,成人用法为200-400mg/次,4-6小时1次
C、寨卡病毒病伴有结膜炎时可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滴眼液,1-2滴/次,每日4次
D、最佳预防方式是注射疫苗
A、寨卡病毒病高热不退患者可服用解热镇痛药,如对乙酰基酚,成人用法为250-500mg/次、每日3-4次
B、寨卡病毒病高热伴有关节痛患者可使用布洛芬,成人用法为200-400mg/次,4-6小时1次
C、寨卡病毒病伴有结膜炎时可使用重组人干扰素α滴眼液,1-2滴/次,每日4次
D、最佳预防方式是注射疫苗
A、寨卡病毒中和抗体检测:采用空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检测血液中和抗体 B、病毒核酸检测: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寨卡病毒 C、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且寨卡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D、主要与登革热和基孔肯雅热进行鉴别诊断 E、寨卡病毒病通常症状较轻,不需要做出特别处理,以对症治疗为主
A、寨卡病毒病的潜伏期现有资料显示为3-12天 B、人感染寨卡病毒后,仅20%出现症状,且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发热、皮疹 C、症状持续2-7天,重症与死亡病例多见 D、小儿感染病例还可出现神经系统、眼部和听力等改变
A、寨卡病毒病发病后症状持续1-3天缓解,预后良好 B、寨卡病毒病症部分病例可有中性粒细胞升高和核左移 C、寨卡病毒病的病毒核酸检测采用荧光定量RT-PCR检测 D、寨卡病毒病主要与流感进行鉴别诊断
A、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相关实验室检查综合判断 B、流行病学史:发病前24天内在寨卡病毒感染病例报告或流行地区旅行或居住 C、临床表现:难以用其他原因解释的发热、皮疹、关节痛或结膜炎等 D、临床诊断病例:疑似病例且寨卡病毒IgM抗体检测阳性 E、疑似病例或临床诊断病例经实验室检测分离出寨卡病毒可以确诊
A、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感染寨卡病毒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是该病的可能传染源 B、带病毒的伊蚊叮咬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C、传播媒介主要为非洲伊蚊,白纹伊蚊黄头伊蚊也可能传播该病毒 D、可通过母婴传播,包括宫内感染和分娩时感染
A、血常规:部分病例可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升高 B、寨卡病毒IgM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荧光法等进行检测 C、寨卡病毒中和抗体检测:采用空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检测血液中和抗体 D、寨卡病毒中和抗体检测应尽量采集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开展检测
A、血常规:部分病例可有白细胞和血小板升高 B、寨卡病毒IgM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免疫荧光法等进行检测 C、寨卡病毒中和抗体检测:采用空斑减少中和试验(PRNT)检测血液中和抗体 D、寨卡病毒中和抗体检测应尽量采集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开展检测
A、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自限性急性传染病 B、主要通过埃及伊蚊叮咬传播 C、临床特征主要为发热、皮疹、关节痛或结膜炎 D、容易引起死亡 E、新生儿小头畸形、格林-巴利综合征可能与寨卡病毒感染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