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v1 B、 v2 C、 v3 D、 v4
A、可控组播产生的原因,是为了解决在二层网络上,传统组播流量的不可控制问题 B、可控组播是实现“可运行、可管理”的电信级组播业务的基础 C、在实现可控组播的以太网交换机或DSLAM设备上,维护了一个“组播权限表”,这个表格是可以通过手工配置建立的 D、选项C中描述的“组播权限表”,只能通过HGMP协议建立 E、可控组播需要组播路由协议,比如PIM、DVMRP等的支持
A、组播路由协议有密集和稀疏两种模式 B、在密集模式下,组播数据流采用推的方式从组播源泛洪发送到网络的每个角落,组播接收者被动的接收组播报文 C、在稀疏模式下,组播数据流采用拉的方式从组播源发送到组播接收者,组播接收者主动发送接收请求 D、域内组播路由协议包括:MSDP、DVMRP、MOSPF、PIM
A、如果没有单薄等价路由,组播负载分担也能发挥作用 B、使用按组负载分担时,由于hash算法本身的限制,不能保证各等价路由上负载均衡 C、配置了组播负载分担之后,一定能保证等价路由上负载均衡 D、当等价路由上负载均衡时,也可能造成流量的不均衡,这是由于组播负载分担是基于组播路由表项的,而不是基于组播数据报文的
A、 组播不通 B、 组播正常,但IGMP Snooping 无法正确记录成员端口信息 C、 组播正常,IGMP Snooping 也可以正确记录组播成员端口信息 D、 如果同时启用IGMP Spoofing,可以使IGMP Snooping 正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