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得税的应纳税所得额等于( )。 A.计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B.计税所得额×(1-适用税率)C.收入总额-各项扣除-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D.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A、计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B、计税所得额×(1-适用税率)C.收入总额-各项扣除-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C、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A、计税所得额×适用税率
B、计税所得额×(1-适用税率)C.收入总额-各项扣除-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C、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A、搬迁的应税所得分别计入所属2012和2013年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分别缴纳企业所得税 B、搬迁的应税所得计入2016年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缴纳企业所得税 C、搬迁的应税所得180万元 D、搬迁的应税所得计入2013年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缴纳企业所得税
A、应纳税所得额=应税收入额/(1-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 B、应纳税所得额=应税收入额×应税所得率 C、应纳税所得额=成本(费用)支出额/(1-应税所得率)×应税所得率 D、应纳税所得额=成本(费用)支出额/(1-利润率)×应税所得率
A、纳税人按照国务院的统一规定,进行清产核资时发生的固定资产评估净增值,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B、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金融资产、金融负债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等,持有期间的公允价值的变动不计入应纳税所得额,在实际处置或结算时,处置取得的价款扣除其历史成本后的差额应计入处置或结算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 C、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造发生的资产评估增值,在计算申报年度应纳税所得额时可以据实逐年调整也可以综合调整,调整方法一经确定不得变更 D、纳税人接受捐赠的实物资产,应按税法规定确认的入账价值确认为捐赠收入,并入当期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所得税 E、国有资产产权转让净收益凡按国家有关规定全额上缴财政的,应先计入应纳税所得额,计算缴纳所得税后再上缴财政
A、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所得税的情况下,企业一般应于每一资产负债表日进行所得税的核算 B、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应以在未来可能取得的应纳税所得额为限,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 C、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的账面余额等于期末可抵扣暂时性差异与现行所得税税率(无预期税率)的乘积 D、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下坏账准备的计提额会产生可抵扣暂时性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