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救助行为是善意的,同时,救助行为也需要具备一定的智慧 B、在救助行为中,需要考虑什么是自己可以付出的,什么是自己可以不付出的,照顾好自己这个行为也是善意和很重要的 C、救助行为如果可持续进行,需要有一定的能力,必要时可寻求帮助 D、救助行为不适合学生来做,因为学生年龄小,没有能力
A、不同的年龄段,撒谎有不同的含义 B、撒谎,就是品质变坏的一种表现 C、撒谎,是一种应对策略,是对对方权衡之后的一种选择,是大人孩子都会使用的一种方法 D、谎言会带来后果,诚实也会带来后果,这都是我们需要面对的
A、不要直接下结论,不要着急对学生进行评判 B、立刻和家长联合,对学生施加一定的压力,问出真相 C、可以呈现撒谎行为和诚实行为的各种自然后果,请学生们体验,增加各种新经验 D、可以呈现导致撒谎行为的各种“学生式的担心、害怕”,使学生尝试“面对这些担心的情景”的各种体验
A、一个孩子的母亲因孩子把她刚买回来的金表当成新鲜的玩具给弄坏了,为了教育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她狠狠地揍了孩子一顿,并把这件事告诉了孩子的老师。老师幽默地说:“恐怕一个中国的爱迪生被你枪毙了。”这个母亲迷惑不解,老师对她说:“孩子的这种行为是创造力的一种表现,你不该打孩子,要解放孩子,让他从小有动手的机会。”“那我现在该怎么办?”这个母亲听了老师的话后悔不迭。“补救的办法是有的,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把金表送到金表铺,让孩子站在一旁看钟表匠如何修理。这样钟表铺成了课堂,修表匠成了先生,令郎成了学生,修理费成了学费,孩子的好奇心就得到了满足,说不定他还学会了修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