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混凝土与岩土或旧混凝土间温差不大于()。
A、20℃
B、23℃
C、25℃
D、30℃
A、20℃
B、23℃
C、25℃
D、30℃
A、混凝土浇筑体的入模温度不宜大于35℃ B、混凝土浇筑体的入模温度最大温升值不宜大于50℃ C、混凝土浇筑体的降温速率不宜大于2.0℃/d D、混凝土浇筑体表面与大气温差不宜大于20℃ E、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里表温差(含混凝土收缩的当量温度)不宜大于20℃
A、为提高混凝土构件的耐久性,须采取有效措施保证结构表层混凝土的密实性、均匀性和良好的养护,确保保护层厚度的准确性和均匀性,有效控制混凝土裂缝的出现 B、混凝土分段或分块施工时,为减少新浇筑混凝土硬化收缩过程中的约束拉应力和开裂,施工缝和混凝土的浇筑顺序可以随意设置 C、混凝土结构表层的耐久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养护过程的湿度和温度控制,混凝土的发热阶段,最好的方法是喷雾养护,避免表面干湿循环和温度骤然变化,洒水养护不得形成干湿循环 D、混凝土入模后,内部最高温度不应高于70℃,任意时间内部与表面温差不大于20℃
A、A.轻骨料混凝土弹性模量不低于普通混凝土 B、B.轻骨料混凝土不能做承重结构 C、C.轻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与普通混凝土低 D、D.凡是用轻粗骨料、轻细骨料(或普通砂)、水泥和水配制而成的混凝土,干表观密度不大于1950kg/m3, 称为轻骨料混凝土
A、浇筑池壁混凝土时,可间断施工 B、池壁混凝土每立方米水泥用量不少于320kg,含砂率应为35%~40%,灰砂比为1:2~1:2.5,水灰比不大于0.6 C、池壁有密集管群穿过、预埋件或钢筋稠密处浇筑混凝土有困难时,可采用相同抗渗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浇筑 D、池壁混凝土结合,应立即进行养护,并充分保持湿润,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昼夜。拆模时池壁表面温度与周围气温的温差不得超过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