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题
用户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搜索其它题目:
搜题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提问人:网友 发布时间:
【简答题】

某施工单位承建了一段二级公路路基工程,其中K3+220~K3+650为高填方路堤。路基填方高度最高为21.2m,地面以下有约6m的软土层。施工单位采用强夯处理地基,采用水平分层填筑路堤。高镇方路堤楼断面示意图如图所示。<br /> <img src="https://nimg.ppkao.com/2018-06/xieqiushi/2018060716594552231.png?sign=90a78698bf95c12084a4c96af4b9e504&t=62d02697" /><br /> 注:本图单位以cm计,路基两侧超宽填筑50cm。<br /> 高填方路堤横断面示意图<br />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br /> 事件一:施工单位在已碾压整平的场地内做好了周边排水沟,布设了竖向排水体,并在强夯区地表铺设了垫层。在施工场地内选择一块有代表性的地段作为试验区,面积200m<sup>2</sup>。试夯结束后在规定时间段内,对试夯现场进行检测,井与试夯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以检验设备及夯击能是否满足要求,确定间歇时间、夯击间距、夯击次数等施工参数,确定强夯处理的施工工艺。强夯处理范围为坡脚边缘。<br /> 事件二:施工单位确定的强夯施工工序主要包括:<br /> ①夯点布设、<br /> ②施工准备、<br /> ③场地平整、<br /> ④试夯、<br /> ⑤主夯、<br /> ⑥检查验收、<br /> ⑦副务、<br /> ⑧满夯。<br /> 事件三: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对高填方路堤进行了动态观察,即沉降观测,用路堤中心线地面沉降速率每昼夜不大于10-15mm控制路堤稳定性。 补充事件三中,施工单位对软土地区路堤施工还必须进行的动态观测项目及控制标准。

更多“ 某施工单位承建了一段二级公路路基工程,其中K3+220~K3+650为高填方路堤。路基填方高度最高为21.2m,地面以下有约6m的软土层。施工单位采用强夯处理地基,采用水平分层填筑路堤。高镇方路堤楼断面示意图如图所示。<br /> <img src="https://nimg.ppkao.com/2018-06/xieqiushi/2018060716594552231.png?sign=90a78698bf95c12084a4c96af4b9e504&t=62d02697" /><br /> 注:本图单位以cm计,路基两侧超宽填筑50cm。<br /> 高填方路堤横断面示意图<br />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br /> 事件一:施工单位在已碾压整平的场地内做好了周边排水沟,布设了竖向排水体,并在强夯区地表铺设了垫层。在施工场地内选择一块有代表性的地段作为试验区,面积200m<sup>2</sup>。试夯结束后在规定时间段内,对试夯现场进行检测,井与试夯前测试数据进行对比,以检验设备及夯击能是否满足要求,确定间歇时间、夯击间距、夯击次数等施工参数,确定强夯处理的施工工艺。强夯处理范围为坡脚边缘。<br /> 事件二:施工单位确定的强夯施工工序主要包括:<br /> ①夯点布设、<br /> ②施工准备、<br /> ③场地平整、<br /> ④试夯、<br /> ⑤主夯、<br /> ⑥检查验收、<br /> ⑦副务、<br /> ⑧满夯。<br /> 事件三:施工期间,施工单位对高填方路堤进行了动态观察,即沉降观测,用路堤中心线地面沉降速率每昼夜不大于10-15mm控制路堤稳定性。 补充事件三中,施工单位对软土地区路堤施工还必须进行的动态观测项目及控制标准。”相关的问题
第3题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A、背景资料
单位承建二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程,路基宽度12m。上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AC-13),下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AC-20);基层采用18cm厚水泥稳定碎石,基层宽度9.5m;底基层采用级配碎石,沥青混合料指定由拌和站建定点供应,现场配备摊铺机、运输车辆。基层采用两侧装模,摊铺机铺筑。
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一:沥青混凝土下面层端前,单位编制现场作业指导书,其中部分要求如下:
(1)下面层摊铺采用平衡梁法;
(2)摊铺机每次开铺前,将熨平板加热至80℃;
(3)采用雾状喷水法,以保证沥青混合料碾压过程不粘轮;
(4)摊铺机无法作业的地方,可采取人摊铺
事件二:单位确定的级配碎石底基层实测项目有;压实度、纵断高程、宽度、横坡等。
事件三:单位试验室确定的基层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的集料比例如表2所示,水泥剂量为4.5%(外掺),最大干容重为2.4t/m3,压实度98%。
  

点击查看答案
客服
TOP

请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订单号:
遇到问题请联系在线客服